做家事的孩子 長大工作機會高四倍


之前看到媒體的一份報導有關小孩做家事的議題,內文如下:

會不會怕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工作?? 或者根本不想工作也不會工作,那麼就別一手包辦所有的家事,放手..放手..讓孩子參與,有參與才有學習,才有成長。
要期中考了, 孩子一樣得拖地清理,做好份內的家事比考試重要。真的,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孩子做家事不僅可以養成勤勞的習慣,更可以學到許多能力,獲得自信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筆者的女兒國一參加學校舉辦的露營活動, 晚上打電話回家,既興奮又驚訝的說:「爸,我不知道我們同學都不會煎蛋,現在大家都在排隊等我煎蛋給他們吃呢!」

假如一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媽媽告訴他:「小寶,垃圾車來了,請你幫忙把垃圾袋綁好,然後拿去垃圾車好嗎?當小朋友接到這樣的請求後,他就要開始思考,垃圾袋要怎麼綁,才不至於沿路掉垃圾;綁好之後要開始分析、判斷、選擇並且做決定,要經由哪一條路徑拿去垃圾車。
分析的結果,甲路線的張家有一條狗很凶,乙路線比較近但是路燈太暗,丙路線比較遠,但是路燈較亮。判斷的結果,丙路線比較安全,他要選擇安全的路徑,所以決定走丙路線。
當小朋友把垃圾拿到定點後,垃圾車還沒到,他是要放著就走,還是要遵守垃圾不落地的規定,等垃圾車來了再將垃圾丟上去。這就是他表現責任感的時候。

不要小看一件小小的家事,它可以培養孩子分析、判斷、選擇、做決定以及負責任的能力與態度,大人不可不察。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經追蹤研究一組青少年達數十年,發現這些孩子在童年時期參與家務工作做得較多的人,比做得較少的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較好的表現,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此外,前者也比較樂觀而有充實感,後者犯罪的可能性則比前者高。


鄭石岩教授也表示,臺灣社會因為經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業科技的不斷提升,造成社會變遷加速。我們想要下一代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就必須提早訓練,而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指導孩子做家事。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反而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

另一位教育界人士也有相同的看法,內容如下:

每學期初的家庭訪視是各層級學校在學生輔導工作上很重要的一環。家庭是影響孩子最基礎、最重要的地方,尤其在建構學生個人的觀念、生活習慣、態度乃至認知上都佔有絕對的影響力。近幾年來學校老師進行學生的家庭訪視過程中,發現一個現象即是「現代孩子少有做家事的習慣」。而當老師進一步再追問家長是否會要求孩子共同參與家事時,有些家長總是灰心喪氣的說:「要孩子做家事,就要和他吵架,還是自己做比較快」或是「想都不敢想,求他不要再給我惹事就夠了!」,言語中充滿了對「親子關係」的失望與無奈。
  
 在現代經濟掛帥的社會,父母親也迷失在「錢」的虛幻價值中,有些父母認為做家事又不能創造利益,所以只要求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才有能力賺更多的錢,所以從小幫孩子打理好一切生活起居,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在養尊處優之餘,也往往養成不負責任、不懂尊重、感恩、自我中心的性格;所以與其說「親子關係」不良,導致父母叫不動孩子做家事,倒不如說是「沒有教導孩子從小參與家事的習慣」,易造成日後孩子各項能力發展受限,甚至引發親子關係的疏離。
 讓孩子參與家事好處真的很多,以我個人為例,兩個兒子從小就是我做家事的好夥伴,尤其星期假日的大掃除,兒子會播放我們喜愛的音樂然後穿上工作圍裙,一邊聊天一邊工作,有時也會心血來潮交換工作或是發揮創意改變工作方法甚至改變家中擺設,在清潔工作完成後再來個點心製作時間,我們總是在愉快嘻笑中完成很多家務,無形中也訓練了他們身手靈巧,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在共同負擔家務中以提升生活品質外,也體會到家人間彼此關愛、互助合作的幸福感受

 我們家從來沒有做家事的困擾,我從孩子小時後就培養他們一個觀念,家事全家人的事,不是有些人解釋的「家裡的事」﹔家事本來就是全家人該做的事,而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所以做家事是理所當然,而不是「幫」媽媽做家事,只要這個觀念建立起來,讓全家人一起做家事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要讓一家人都樂在工作,分配的技巧非常重要。首先,要建立無私的精神,我會強調我做家事時,並沒有只洗自己的碗筷或只洗自己的衣服,不然,掃地時我還要畫分界線,只掃自己走過的路嗎?所以自己的房間當然是自己負責,因為牽涉到隱私及不願意別人亂動自己的東西,其他的公共區域就以工作的難度、年紀的大小,以及時間的多寡,分配給孩子最能夠勝任愉快的家事,這樣可以讓他們樂在工作。

培養孩子幫忙做家事,享受做家事帶來的樂趣、成就感…方法有很多?以下提供個人常用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做家事沒有年齡限制:二歲的孩子用唱兒歌慰勞父母辛苦、收拾自己的玩具減輕父母負擔。四五歲學習摺衣服、遞茶水,小學之後舉凡掃地、拖地、洗晾衣服等一般家務都可以自己動手來。

二、以家庭生活為中心:很多父母常以孩子為生活中心,總是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每天跟著孩子打轉參加各個補習,認為孩子已經夠忙碌了,哪有時間做家事;凡事為孩子準備設想周到,其實也是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家事應該是家庭成員共同的責任,家人分擔能力範圍內的家事是善盡自己的家庭責任並非是幫爸爸或媽媽的忙。

三、耐心陪伴沒有捷徑:孩子各方面發展尚未成熟,剛開始做家事時難免會有力不從心的情況,此時父母要有耐心指導、包容、鼓勵,切忌責罵、抱怨、數落,甚至搶回自己工作,也易造成孩子的低成就感。

四、成員共同參與家事,凝聚幸福情感:家庭事務透過家人共同討論、決定,發揮創意甚至一起工作,一起快樂聊天,分享感受,彼此欣賞,讓做家事成為親子間優質的互動。

五、合理要求,有所堅持:不要一味以懇求或恐嚇威脅甚至物質交換、賄賂等手段要孩子做家事,也不要因為孩子課業或其他理由同意孩子不必做家事,只要要求合理,還是要堅持正確的決定並要求孩子應有的具體行動。

心理學家甚至為從小有無做家事的青少年做過長期研究,發現小朋友從小的時候,父母有訓練他們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後在人際、樂觀、自信、負責、勤奮、主動、挫折容忍度、關懷他人、精神健全乃至經濟上都較從小不做家事的孩子有明顯的優異表現。做家事好處這麼多,關心孩子的父母親們豈可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稱讚,不論成果如何,一定要給予正面的鼓勵,而且在做家事前可以指導孩子如何更省時省力的去完成該項工作,而不是事後再來責怪孩子做得不好。如果結果真的太糟糕,我會利用三更半夜或孩子不在家的時候去補強或重做,千萬不要在孩子辛苦完成工作後,一邊責罵一邊重做,那會讓孩子很受傷,下次再也不願意一起做家事了。

 還有「廣為宣傳」也是一個鼓勵孩子的好方法,雖然要讓孩子認為做家事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也要對孩子心存感激。我通常會利用宣傳來讓孩子知道我對他的肯定,在與親友師長的談話間,經常「不經意」的提起,並稱讚孩子。中國人很吝於稱讚自己的孩子,總覺得自誇不妥當;但是我認為,只要孩子做得好,父母就應該在人前稱讚孩子,尤其是不可以說一些「那是應該的,哪有什麼了不起……」的話,那會讓孩子覺得努力沒有受到重視與肯定,而失去努力的動機。

作者/育林國小 莊慧真校長

想不到從小培養做家事對小朋友的幫助也能有這麼大的效用!!!!!



佳居家事關心你!!

清潔打掃,衣物清理,清潔收納,煮飯,清潔工具使用,清潔技巧,
聰明收納,家事清潔教學,清潔整理,
清潔家事管理規劃
依您的需要做彈性規劃及配合,
服務時段的安排提更完整的服務

佳居家事服務有限公司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953
02-27118910(代表號)
02-22618158
0939-557453

http://www.comfortable-home.url.tw/index.html